QQ:站内信联系

您的位置:主页 > 百事娱乐资讯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

著名资深媒体人梁培俊:初心不变脚踏实地 彰显新媒体人的时代担当

发布时间:2024-01-04 04:25人气:58

  梁培俊,又名俞玮,高级记者,资深媒体人,现任中央电视台记者,但熟悉他的业界人士还是喜欢喊他一声老梁。这一声老梁不是随便叫叫,梁培俊曾经历过编辑、记者、选题策划指导等多个身份,在传媒界带出了一大批年轻优秀的新闻记者,老梁一词放在他的身上,一点也不为过。

  梁培俊,又名俞玮,祖籍重庆市,汉族,硕士研究生,现居首都北京。1999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学者、新闻时事评论员、资深媒体人,现为中央电视台记者、选题策划、首席评论员及栏目制片人。

  他既是博学多识的资深媒体人,也是在传媒行业如鱼得水的后起之秀,在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行业竞争中,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好学与多年的经验累积,在自己熟悉的行业里,带领自己的团队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正当企业经营得风生水起、一片生机时他斟酌再三毅然决然决定弃商再执笔,他就是中央电视台高级记者、资深媒体人梁培俊。

  初见梁培俊时,他正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选题”研讨会上做着激情洋溢、言辞精准的分析。那种气场俨然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新闻评论员。几年前的一次专访,让我们走近这位熠熠生辉的资深媒体人,了解他鲜为人知的奋斗经历与精彩纷呈的人生故事。

  出生于山城雾都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市,或许是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梁培俊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温文儒雅的气质。而早年的经历,又让他在文人的儒雅之上多了一层沉稳、睿智。

  梁培俊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普通文化家庭。年少时,父母的待人忠厚、随和,在言传身教中,为他刻下了诚实待人的人生信条。

  而自身对知识的渴求,让不满于现状的梁培俊考入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与此同时,怀揣新闻梦想的他,毕业后进入东方卫视新闻工作,多年的理论学习终于付诸实践。而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吃苦耐劳的品质,让他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并成功考入中央电视台担任新闻采访记者,先后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从事新闻工作多年。

  早年的勤奋好学,终于让他用知识改变了命运。自此,他便在新闻行业游刃有余,在兢兢业业中走出了一条阳关大道。

  高强高压的记者工作,让始终奋斗在一线的梁培俊心力交瘁。特别是在《焦点访谈》担任暗访记者的那段工作经历,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暗访工作危险性极大,辛苦程度更是不言而喻。“做卧底工作,要有足够的胆量、勇气与耐心,一呆就是几个月,过年过节不回家都是家常便饭。记得当时江西省东部玉山县,为了做大板鸭加工业,当地青湖板鸭厂向江西省申报国家农业开发项目综合资金。2001年和2002年该资金陆续到位该县936万元,然而真正到青湖板鸭厂帐目上的仅有22万元资金。为了深入调查事件,将真相公布于众,梁培俊在地方卧底三个月,干过“蹬三轮、收废品、查水表、收电费”等特殊工作,才让真相水落石出。”梁培俊说道。

  有一年,一个和易经有关的会议在某酒店召开,这个会看着来头很大,名字叫 “多国易经峰会”,听起来是个国际会议,还是个“峰会”,够高级的。再看主办单位,名头也挺响,叫做“世界易学领袖协会”。这样的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会都是些什么人参加?又交流些什么内容呢?梁培俊以会员的身份去见识了一下。

  梁培俊告诉我们,到现场后才明白真相,是多国易经峰会,听着挺唬人,其实只是一家香港公司做的一场活动。像这种在境外注册的公司或社团,很多在内地开展活动的时候都没有经过批准,是挂羊头卖狗肉,虽然每次打出的名目不一样,但目的都差不多,就是为了钱,这次他们又糟践起了易经。现在社会上所谓的算命大师、风水大师层出不穷。看了这个节目估计大家也能弄明白这些大师是怎么炼成的了?很多大师都出自这种场合的包装,而且这种包装都是公司化运作,批量化生产。公司卖头衔、卖牌子是为了赚钱,大师买头衔、买牌子是为了骗钱。他们舍得花钱去买头衔,可不只是为了名头,因为戴上这样的头衔、挂上这样的牌子,就可以再去骗更多的人,赚更多的钱。对于大师,我们要辨清真假;对于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去伪存真。通过卧底会场揭露了易经峰会及算命大师们的真相。

  印象最深的是那次化装成智障人暗访黑砖窑,他摘下了500度的近视眼镜戴上了隐形眼镜,用煤灰涂满脸,弄脏衣服,几天不洗脸、不刮胡子、不刷牙,整装完毕,他来到了山西孝义长途汽车站,连续4天假扮智障人,装疯卖傻,拣烟头、抢食地摊上别人吃剩的残羹冷饭,他终于被黑砖窑的线元的价格卖进黑窑厂。进入黑砖窑厂,让他触目惊心的是,这里一间四五平方米的房子里竟挤着五六个智障工人,吃喝拉撒都在里面,每个人一年能给老板赚一两万,利益链条还包括奴工租借买卖。在这里所有劳动者的人身权利被剥夺,他们被鞭打吆喝,砖头砸,强制劳动每天长达14小时到16小时,黑砖窑厂还非法招用童工,而且不给任何劳动报酬。在半个月的暗访调查中,碰巧正快结束时黑砖窑厂的流氓头子觉得不对劲,于是在十多条狼狗和七八人闲杂人群中手打脚踢让他承认是记者不是“智障人”,可怎么吓唬怎么打也没透露自己是记者......

  在行政乱收费、违法生产地条钢、多家传销组织、教育乱收费、洋垃圾的利益链条以及其它社会类监督方面进行过多次卧底调查。

  2003年,他因为过多劳累而染上疾病,再加上母亲的担忧,他不得不放弃从业多年的新闻工作岗位,在家休养生息。休养一段时间后,梁培俊终于安耐不住,他思忖着做一番事业。借助多年的工作经验与卓识的眼界,他看中了传媒行业,并决定扬帆起航。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传媒行业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我虽然一直做媒体工作,但是只要认认真真去学、脚踏实地去做,我相信应能够成就自己的‘大业’。”经过近一段时间的实地考察、调研,梁培俊在摸索之中对传媒领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他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与战略,并于当年成立了影视公司,正式跻身竞争激烈的传媒行业中。

  作为传媒行业的后起之秀,他的影视公司虽然没有大型影视集团的影响力,但务实的梁培俊带领公司团队脚踏实地,从专题拍摄做起,逐步涉及新闻信息采集、栏目创办、栏目制片等业务,用了近两年的时间迅速扩大了公司的业务板块,在当地企业中占得了一席之地。

  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鲜花与掌声的背后往往是不为人知的心酸,对于半路出家的梁培俊更是如此。

  他的影视公司正在风生水起时,他又决定投资多省市土地流转、生态酒店、餐饮娱乐业等行业,因为对当地环境的不熟悉,多家单位几百万元餐饮消费款无法收回,资金的短缺让公司的发展陷入了瓶颈。为了解除危机,梁培俊不得不为公司另寻出路。

  而在公司的运营管理中,梁培俊也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当年,为了解决公司资金不足问题,公司进行改革,从私营企业变成股份制企业,短短时间内,梁培俊将公司业务发展到与多家部委会议活动达成战略,公司拥有员工近千余人。

  当年,正当企业经营得红红火火之时,梁培俊接到多份投诉反映,某地一些私营企业老板私自开山取石,破坏环境,梁培俊去进行调查,最后将此事披露,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关停违采矿山,制止破坏生态、制造污染的行为延续。

  自此事件后,梁培俊将公司交于其它合伙人打理(后来因管理不善公司被停业),便又重返岗位,坚持在新闻战线的前沿陈地,梁培俊说,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是他从小的梦想,儿时的他曾目睹过种种令人热泪盈眶的感人画面,也触碰过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的不公,这便是他重新执笔以及这辈子的坚持向民众发出客观、公正报道的最强支撑。

  20多年的新闻工作,让我从各个视角,看到这个社会平凡而伟大的一面,也让我读懂了自己,从而有足够的勇气去实现更多的可能性。”的确,经历过少年热血和青春之诗,经历中年转折的迷茫和痛苦,岁月或许能磨平棱角但是磨不平信念,人要在历尽千帆后,沉淀底蕴理性,保留朝气活力,方能呈现出一种历久弥新的状态。

  在随后的日日夜夜中,他出现在防控的第一线,出现在值守卡点的现场,出现在了社区、农村等每个角落,一条条真实、准确、及时的报道出现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央广网、今日头条、人民日报等等,他开壁多个栏目,将各行各业的下沉值守者们的责任担当报道出来,且用实际行动去多个卡点慰问、鼓励志愿者,并亲自体验,陪同值守,把舆论宣传的主阵地设定在下沉社区、镇村的卡点里。疫情面前,媒体先行,正是有了他的带头与自觉奉献,凝聚起了强大的战斗力,在舆论宣传中锐不可当。

  媒体打通所有积极的力量,享有公共话语权的同时,也应该有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做时代的瞭望者。在盛世中要看到哀伤,在乱世中要看到希望,也许这更多的是媒体人在这个时代的价值。

  为了应对整个新闻生产流程,很多媒体都有24小时值班制的规定。从业二十多年,法定节假日梁培俊是没有正常轮休过的,一天或两天,完完整整休完是不可能的。工作和生活虽难以平衡,但在新闻报道中,将所有经历和事实通过笔尖表达出来时的成就感,是其它任何行业都无法带来的。

  媒体是让人兴奋的行业,因为报道,因为责任,媒体人自然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但在时间,速度方面,并不仅仅是希望突然事件以及更大爆点事件的发生,媒体人更多的是在事件中担当着记录者,更是一种传递者的角色。因此报道不能低俗,不能媚俗,形成媒体人自己的价值观和体系。每个人的知识架构,包括对所有数据,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常识体系,这对媒体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觉得新闻理想很远,“老梁”认为,在社会历史转型期,新闻理想对每个新媒体人是尤为重要的。新闻理想即使少的可怜,媒体人也应该坚持。未来的某一天,媒体人不再有体制内、外的区分,不再有新、老媒体人之别。新媒体有的,老媒体早晚会有,新媒体没有的,老媒体依然有,希望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媒体人。

  尤其在社会转型的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商业社会。从本质上来讲信息社会有着全球维度。从商业上来讲,新型的信息挖掘和知识网络已经取代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组织成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剩余价值来源。这是新商业社会的根本。

  当所有的媒体进行凝聚,成为穿透所有阶级的力量,也就真正能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合格的新闻人需要一颗鲜活的心,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热情与好奇。“有着丰富而又细腻的感情,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与敏感是新闻工作的重要基础。”

  突发事件的报道具有特殊性,要求相对于其他报道而言也更高,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承受的压力强度也更大。传媒这条漫漫长路上虽有曲折,但梁培俊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仰,甚至将阻碍化作前进的动力,奋勇前行。

  身为一名高级记者的资深媒体人,梁培俊在对媒体价值,探索中表现在这段将兴趣转化为实践并取得不少收获的旅程中,在这段圆梦之旅中,不断地被理想和信念感召,在不停的奔跑过程中实现了传媒领域实现的最大价值。

  对于未来的规划,梁培俊透露,工作之余,尽管他个人在百家号、头条、抖音、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界面新闻上的“媒体老梁”粉丝数量、阅读量等都成绩不错,可单个账号的抗风险能力还是较弱,今后会做一些矩阵化,增强抗风险和导流的能力。尽管前路漫漫,道阻且长,可他相信,自己带领的团队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未来会越来越美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