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站内信联系

您的位置:主页 > 百事娱乐资讯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

记者回乡手记 “光灰村”蜕变记

发布时间:2024-02-19 14:23人气:57

  央广网大冶2月18日消息(见习记者左洋)小时候,每年春节父母都会带我回农村老家看望爷爷奶奶,记忆中的家乡,只是一个灰蒙蒙且毫无特色的小村落。龙年新春之际,我以记者的视角,去认真看看我的家乡——湖北省大冶市金湖街道姜桥村。

  小时候,在回乡必经之路上有一座山,叫小宝山,它因采矿而变得光秃秃的,像长了癞子的脑袋,大家都叫它“癞子山”。

  “大冶市是一座矿冶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4000多年前华夏先民就在这里冶炼青铜。”姜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左可龙介绍,20世纪90年代,姜桥村里开始兴起采矿热潮,“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开山采石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留下许多满目疮痍的开山塘口,我的老家也成了有名的“光灰”村。

  大年初五,我带着家人漫步在小宝山脚下,看到姜桥水库流水潺潺,在阳光照耀下,山影倒映水中,呈现出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

  2008年,大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试点城市,面对生态环境欠账和发展危机,为了城市转型发展,当地开始对矿山生态进行修复。小宝山这座失去了大半“身体”的山峰也迎来新生。

  2024年,全国首个岩洞储氢和地下分布式储氢科研中试基地在小宝山山脚下奠基。这里将建起一座绿氢工厂,和附近新建的三座电制氢工厂一起,预计年制氢4500万标方,副产氧气2250万标方;未来这座因矿而伤的“癞子山”将转变为“清洁能源之峰”,继续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姜桥村因桥得名。古桥始建于元朝初期,当时古驿道周边都是湖泊,有姜姓两兄弟,捐资修建了桥梁,后人为纪念其善举取名“姜桥”,古桥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2014年,全村以姜桥街为主线开始最美乡村建设,修缮了古桥、清理了港道、夯实了港堤。沿姜桥港水流而下,两岸绿树成荫,赣派建筑鲜明,一湾清流,极目蓝天,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景致扑面而来。不少和我一样,平时在外的游子会趁着春节带着家人在古街漫步拍照,感叹家乡变化,记录家乡美好。

  “好几年没回来,没想到家乡变化这么大,趁着天气好,特意带着公公婆婆来看看。”今年春节,外嫁的左女士就趁着回娘家拜年,带着一家人在村里游玩。

  左可龙告诉我:“想把村子发展成旅游景点,让大家都记得住乡愁,得先把基础打好,产业搞起来,村民素质提上去。基础设施弄好了,村民住着才舒心,才有幸福感。这样一来,游客来了也能看见山,望见水。”

  说起乡愁,最忘不了的就是家乡的特色美食:芋头圆子。糯糯的皮儿,咸香的肉馅,小小个头里蕴藏着层次丰富的美味。姜桥村做芋头圆有几百年历史,风味独特。

  2023年8月,在武汉工作的22岁青年左传喆回乡成立公司,办起芋头圆作坊。他和乡亲们做的芋头圆不仅风靡大冶,还通过电商远销到东北和新疆等地。

  “外面做得再好吃,还是觉得自家的芋头圆吃着香。”左传喆说,因为在外地工作,有时回家也会给朋友带点家乡美食,吃完大家都说好吃。也正因如此,让他产生了把家乡美食推广出去的想法,让更多外出游子尝到家乡的味道。

  “销售旺季平均每天可以卖1500粒以上,每个月销售额达到10多万元,最远卖到了新疆。”左传喆说。

  “接下来,计划在村里开一间稻禾食品专卖店,把我们的传统美食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同时成立电商产业园,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致富,让更多的人知道、品尝到家乡的传统美食。”说到未来,左传喆充满了希望。

  从满目疮痍的“癞子山”,到“清洁能源之峰”,从“光灰村”到“楚天第一水乡”,从村民外出打工到返乡回家创业,姜桥村正逐渐实现着它的华丽蜕变。带上一提我最爱的“乡愁”——芋头圆子,踏上返工的道路,心中充盈着对家乡的眷恋与不舍,唯愿这片土地愈加美好。

  小时候,每年春节父母都会带我回农村老家看望爷爷奶奶,记忆中的家乡,只是一个灰蒙蒙且毫无特色的小村落。新春之际,我以记者的视角,去认真看看我的家乡——湖北省大冶市金湖街道姜桥村。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