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站内信联系

您的位置:主页 > 百事娱乐资讯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

新闻人牢记嘱托逐绿前行 见证内蒙古高质量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4-02-28 16:14人气:165

  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博物馆、赤峰博物馆,新闻工作者们认真学习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从文物里感受厚重的内蒙古文化之美。人民日报社巩育华、江西广播电视台梁伟、云南日报社刘弇、新疆广播电视台佟慧娟等认真端详琳琅满目的考古遗迹,追溯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明,了解西辽河流域多个民族的崛起兴盛,仿佛亲眼看到了一部各民族汇流成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铸牢的壮阔史诗。国家电网报社雷博涵、江苏现代快报社朱俊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五月、青海日报社绽娟等表示,赤峰是红山文化发祥地,辽三彩鸳鸯壶、勾云形玉佩、铜鎏金佛像等文物展陈让大家领略到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魅力。

  作为当地特色学科,蒙医药在通辽已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规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张凯、中国日报社申薇、重庆日报社陈龙华等被蒙医药典籍、动植物标本所吸引,这些“跨越时空”的文物体现出当地对于蒙医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大家被内蒙古民族大学医药学院师生们和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医生们的刻苦钻研精神所感动,他们用几代人的心血保护发展着中医药学中这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让蒙医药学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在由蒙、满、回、壮等12个少数民族组成的赤峰临璜家园社区,民族风情展厅、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墙、民族风俗常识宣传长廊、民族宗教政策宣教室……浓浓的民族气息扑面而来,让中国电力报社金迪、陕西日报社王永锋等更加直观感受到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现实图景。

  2000年春天,在中国记协的倡议下,全国新闻工作者共同捐资在科尔沁沙地营建“中国记者林”项目,如今总面积达1.4万亩,植树近75万株。回访通辽庆和镇片区,听村民们讲述今昔巨大转变,让新闻工作者真切感受到了“中国记者林”发展二十多年来的勃勃生机。新华社张未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邱晓红、农民日报社朱一鸣等看到一棵棵杨树、榆树随风摇曳,一条条写有捐资新闻单位的石碑在“中国记者林”昂然屹立,记录了全国新闻工作者参与绿化祖国、开展荒漠化综合防治的积极行动,展示了新闻人推动时代进步、促进绿色发展的奉献担当。在庆和镇南发村,成群的大白鹅在树林下欢快觅食,刚挖出的紫苏、沙棘等药材清香扑鼻,刚摘下的沙漠瓜满嘴清甜。求是杂志社徐勇林、光明日报社张帆、中国新闻社孙翔、湖南日报社刘凌等不禁感慨,“中国记者林”不仅仅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让世代贫穷的当地百姓吃上了“林业饭”。

  在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项目区,成片的五角枫、金叶榆、红刺榆与湖水交相辉映,吸引着赤狐、天鹅等多种动物在此安家。新华社佘勇刚、中国环境报社邹祖铭、吉林广播电视台汪洋、贵州广播电视台郭裕娇、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吴呈思、宁夏日报社李刚等称赞说,这里曾经是黄沙漫天的沙地,现已构筑起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赤峰马鞍山林场,听着松涛阵阵,闻着缕缕木香,中国能源报社别凡、学习时报社张慧、山西日报社陈丽红等切实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天津日报社刘一博、辽宁广播电视台徐阳、内蒙古日报社熊忠说,披上绿装的马鞍山“治愈”且“致富”,杏鲍菇、木耳等林下经济不仅防风固沙更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底气足了、笑容多了。

  新闻工作者们乘坐高铁驶入内蒙古,就看到车窗外一架架大风车随风转动,实际走访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进一步了解到大风车背后的完备产业链。经济日报社郭存举、中国中医药报社李芮、中国市场监管报社郑晓可等忍不住赞叹,乘“风”而上,聚势成链,通辽的绿色能源和装备制造产业,定会“风光”大好。在通辽发电总厂贮灰场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大家看到追光逐日的光伏板下,竟养起了“光伏羊”,这里既是光伏电站又是优质牧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谢玉洁、中国石油报社彭晨阳、广西广播电视台覃水生等表示,林下走出“鹅司令”,光伏板下育肥羊,几代人不懈坚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林下鹅和光伏羊让生态富民路越走越宽。

  穿过连片的牛圈牛棚,新闻工作者们来到科左后旗伊和塔拉嘎查,这里是远近闻名的黄牛交易村。当地党支部探索建立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农牧民建立活牛超市,通过线上直播平台将科尔沁黄牛卖到大江南北。中国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毛翔、中国组织人事报社吴叶柳感慨道,如今的伊和塔拉,农牧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1万元发展到54万元,正“牛”气十足地“犇”向振兴路。新闻工作者们还对赤峰东黎羊绒、天奇生物、福纳康生物等企业进行了调研,大家认为当地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上下了一番真功夫,产业发展激发了新的活力。

  从通辽到赤峰,新闻工作者们在了解西辽河文明中感受悠久历史,在探访中国记者林中增强绿色担当,在实地调研中深刻感悟内蒙古以产业振兴带动绿色发展、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用带着泥土芬芳和时代气息的新闻报道努力讲好内蒙古人民新时代奋斗故事。(王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