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站内信联系

您的位置:主页 > 百事娱乐资讯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

《人民日报》的这篇报道赞扬他们“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展现青春风采”

发布时间:2023-07-29 11:44人气:127

  原标题:《人民日报》的这篇报道,赞扬他们“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展现青春风采”

  近日,《人民日报》文章《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展现青春风采》,报道了一公局集团乌干达MTP项目尼罗河大桥工程施工团队。人民日报驻南非记者走进一线,对项目工作人员赵云龙和他的团队进行了采访。

  文章指出,在面临着新冠疫情及洪水高涨的双重考验,项目人员不畏艰险,共克时艰,迎难而上,用青春和汗水为帕拉大桥早日贯通贡献力量。

  在清晨的阳光下,乌干达境内横跨尼罗河两岸的帕拉大桥染上一层金色。每天早上8时,大桥项目负责人赵云龙带领一群80后、90后小伙子准时来到河畔的项目工地上。他们身着蓝色工装和反光背心,携带专业的器械设备,和当地员工一起投入一天的工作。

  在疫情防控期间,桥梁建设的进度没有耽搁。早日建成这座跨河大桥,是当地政府、百姓和货运司机共同的期盼。现在,到达河对岸有两种途径:通过陆路,车辆要在颠簸的路面上行驶3至4个小时;选择摆渡过河,一艘渡船最多装载6辆车,且条件简陋、收费较高,故障时有发生。

  最近,河水上涨,淹没了渡口,造成渡轮停运。当地政府求助大桥施工方,项目部分开放了施工时所用的临时钢便桥,当地百姓感受到了桥梁的便利,也对帕拉大桥的建成更加期待。按照计划,大桥将于明年5月通车,人们过河将不受渡船班次和时间限制,安全也会得到保障。赵云龙和他的团队为了这个目标,每天奋战在施工一线。

  今年,尼罗河乌干达流域遭受了60年一遇的洪水,施工段的水位一度创下历史新高。尼罗河最深施工水深达到10米以上,加上水流湍急,施工设备的装机难度倍增。施工团队迎难而上,凭借丰富经验,重新调整方案,将洪水对施工的影响降至最小。赵云龙和他的团队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桥梁进行一次“体检”,检查各环节的安全和可靠性。

  疫情防控期间,国内的技术专家及进口的建筑材料无法按时到达,团队想方设法解决困难。例如,今年4月,通过视频连线国内专家的方式,施工人员历时15个小时完成了桩基静载试验,保证了工作的顺利推进。团队还提前制定采购计划,协调物流,使相关建筑材料供应到位,确保了施工进度。

  尼罗河畔风景虽然秀美,但蚊子成群,稍不慎被叮咬,便可能引发疟疾,也就是俗称的“打摆子”。施工中,赵云龙曾经一个月之内连续4次打摆子,另一位同事甚至高达5次,每一次患病都是对身体和意志的考验。赵云龙在乌干达一待就是8年,之前还参加了有着“乌干达国门第一路”之称的坎帕拉—恩德培机场高速公路建设。

  帕拉大桥附近就是乌干达新近发现的油田。长达520米的大桥完工后,将便于油田建设的大型设备和石油产品的输送,是乌干达实现石油出口的重要基础设施保障。尽管条件艰苦,但项目所承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让赵云龙和他的伙伴们感到非常自豪。工地上,在混凝土拌和站、小桥站、大桥站,到处都是他们富有活力的身影,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为帕拉大桥早日贯通贡献力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