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站内信联系

您的位置:主页 > 百事娱乐资讯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

物联网之都的崛起:无锡的昨日、今日和明日

发布时间:2023-11-04 04:32人气:131

  周星驰一辈子拍过很多部电影,但真正让他开始大红大紫,火遍全国的作品,则是上映于1990年的《赌圣》。

  在那部电影里,他饰演一个身怀特异功能的大陆青年,去香港投靠三叔吴孟达,二人一起行走江湖,闯荡人生。

  得益于镜头和剧情的别出心裁,这部电影创下了破纪录的4100万票房,并为周星驰带来了人生中第一个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提名。一水之隔的内地,亿万观众也都是凭借这部电影,熟悉了荧幕前这张玉树临风的面孔,和荧幕后繁荣、富饶的香港。

  那是香港经济最璀璨的年代,维多利亚港吞吐货物的巨轮,和远处中环的闪耀灯火交相辉映,码头、公交、商厦更是鳞次栉比。而这一切,对于周星驰所饰演的那个大陆青年来说,又是那样的陌生,仅仅是路边贩卖饮料的自动售货机,就让他战战兢兢、不知所措。

  对于当时的大陆人来说,投下硬币就能获得汽水的自动售货机,和小汽车、大哥大一样,象征着一种“唾手可得”的现代化生活。正如法国科学家路易·波拉契所说的那样:

  不知道是不是源于电影镜头的推动,1990年,同样也成为了自动售货机迈入中国市场的元年,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装载着饮料、面包的自动售货机,从上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曲折蜿蜒的铁路,流向了全中国。

  就在电影《赌圣》热映的那一年,无锡开通了国际铁路集装箱运输,正式成为了长三角区域的内陆口岸。

  往来的货运列车,和货车上堆积的自动售货机,见证着国人现代化生活帷幕的缓缓拉开,而在这些看得见的现代化背后,维持着这些“便捷”,却不得不仰赖更多人力的维持。

  由于缺乏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支持,无论是铁路上的集装箱,还是街头巷尾的自动售货机,都只能依靠人来编号、检查、核对、补货。

  在1990年的中国,这样的场景并不让人感到意外。那是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科技腾飞的前夜,尽管因特网已经问世了22个年头,许多发达国家,人们依靠互联网跨越千山万水分享信息,但并没有人想到,网络不仅可以连接“人”,更可以连接数以亿计的“货”和“物”,并通过这些连接,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巨大的便利。

  直到一年后,几个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因为受不了反复下楼查看煮咖啡进度,选择在咖啡机边上安装了一台可以接入电脑实时监控的摄像头,这一思路才得以被彻底打开。

  这之后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来自国际电信联盟的科学家,为这一技术拟定了一个沿用至今名字——“物联网”。

  有趣的是,尽管这一技术有着和“互联网”相似的读音,但在21世纪初的中国,相较于互联网的风靡,“物联网”的认知,却要远远落后。在当时的许多国人眼里,所谓的物联网,不过是“一台计算机,加两个传感器”。

  转折发生在2009年的8月,那一年,前来太湖边视察无锡科研所的总理,在十几块展板前驻足许久,仔仔细细地听取传感网发展和应用的汇报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当时在场的省市领导和科研骨干们,清晰地记得,还“现场办公”,叮嘱道:“我们做一个大的决定,把中国的传感网中心定下来,就定在无锡……美国人搞‘智慧地球,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感知中国’,在物联网世界中拥有中国人自己的一席之地。’”

  时间证明了前瞻者的远见,往后的15年里,“物联网”所代表的产业与机遇,将成为无锡这颗“太湖明珠”最闪亮的一张名片。

  过去的一周里,举办于此的2023年全球物联网博览会,就为全球再度揭开了这座“科技之城”的新面纱。

  从物联网概念的正式提出,到落地中国,无锡花了4年的时间,汇聚了来之不易的几十家企业,孕育出中国物联网产业示范区的雏形。

  2012年、2016年、2022年,无锡物联网集群规模先后突破千亿、两千亿、四千亿大关。今天,这片物联网“热带雨林”里,汇聚着物联网各领域企业超3000家,包括上市企业8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相关产业年收入突破4000亿,几乎占据了整个江苏物联网产业的“半壁江山”。

  十四年间,物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行业,示范区建设也逐步实现了由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历史跨越。

  如果用“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的分级标准,来解读万物互联的世界,那么传感器所代表的“感知层”,无疑是全球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和“眼耳口鼻”。

  数据显示,2022年,无锡市拥有传感器相关企业200余家,营收超200亿元,已形成涵盖传感器研究、设计、制造、封测、芯片模组等全产业链条。依托无锡物联网企业承接的物联网工程,从国产大飞机C919到上海、深圳等地的地铁,从智慧城市到智慧港口,智能传感器已被应用于工业、农业、环保、金融、物流、健康、体育、交通、安防等各领域。

  “因为有了无锡,世界物联网产业发展史上,才被烙下了深深的‘太湖印记’。”

  有趣的是,同这里飞速发展的物联网产业相比,无锡在中国科技产业中的知名度,却常年如同安谧的太湖一样,静水流深、鲜见波澜。

  某种意义上,这并不是无锡一城的困境,而是“湖区”在全球工业史中的普遍困境。不同于江河流域和海岸城市的波涛咆哮,“湖”的诞生,往往离不开广袤的洼地平原和丰沛的水网,相较于繁忙的商贸业、金融业,湖区生来便是沉重的工业、科技产业的“应许之地”。

  德国学者赫尔曼·西蒙用《隐形冠军》来形容这些商业、产业领域“沉默的英雄”。

  犹如蓝天白云的瓦尔兴湖畔,轰鸣着德国宝马汽车的发动机工厂;风景秀丽的五大湖区,冶炼着美国60%的钢铁产能;婉约雅致的太湖,同样也承载着中国,乃至全球“万物互联”的底座。

  这也是为什么,相较于坐拥繁多物联网生态企业的北上广深,“世界物联网博览会”这样的行业盛会,总是在这里举办。

  某种意义上,早在全球借助物联网博览会看向无锡之前,来自无锡的感知层科技,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深刻观察和阅读着我们眼前的世界。

  在这基础上,与“物联网”这一标签所对应的,除了沉重的基础设施,还有智慧城市建设的提速。

  在发达国家林立的欧洲,曾经的巴塞罗那正是通过举城之力,投身物联网建设,才得以从一座萧条的纺织重镇转型为一座更具包容性、生产力、创新力的创新之都。

  “无锡和巴塞罗那一样,都是物联网先驱之城。”作为世界物联网解决方案大会主席,马克·塔拉戈在2023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的现场,这样盛赞眼前的这座中国城市。

  某种程度上,无锡与巴塞罗那双城之间的碰撞,来自海外友人的赞美,映射出了无锡更为具体的明日之未来——一座世界领先的物联网之都。

  另一个关键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明日之无锡,究竟有何期待?又有何确定性的发展红利?

  作为“卖水人”的无锡,从获批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到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无锡物联网产业14年的发展中,搭建了“云、网、端”的数字基建,因此,无论物联网未来向哪里走,无锡都享受底层的发展红利。

  以物联网产业链中的关键产业——智能传感器为例。作为物联网的“中枢神经”,无锡在传感器产业领域已创下多个“首次”“第一”。其中,在MEMS(微机电系统)芯片设计、传感网络节点研发等领域,无锡已牵头或参与制定传感器领域国际标准8项、国家标准14项。

  今天的无锡,正在不断超越物联网基础设施范畴,由“卖水人”的身份不断向上攀登,进而发力汽车物联网、工业物联网,连点成面。

  在中国南山·无锡车联网小镇,一辆辆科技感十足的自动驾驶小巴士正往返于居民区与地铁站之间,无人扫地车正在替代人类,更高效地完成作业任务......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所在地,无锡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车联网城市级C-V2X网络,在应用场景上,无锡已累计完成信号灯在线导航、危险预警、路口协同起步等100项车联网应用场景的部署。

  以数据与信息为核心资源的物联网时代,掌握基础层与感知层,就是一切价值的始源,从这个角度来说,无锡的未来势必值得中国,乃至全球目光的期待。

  昔日,面对全球政治、经济的风云巨变,总设计师用“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概括了东方文化下的性格和处事方针,某种意义上,理解这八个字,或许同样可以为我们解读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提供一个合适的注脚……

推荐资讯